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东莞二区精区三区-生活与工作的完美平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家国同庆 情满婺城

  当国庆的欢歌与中秋的圆月相遇,婺城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温情。在这个家国同庆的美好时刻,婺城融媒记者奔赴婺城各处,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红动婺城”的热血、“玩转婺城”的欢乐、“有味婺城”的烟火、“夜色婺城”的璀璨,“坚守婺城”的担当、“暖情婺城”的温馨、“文润婺城”的底蕴,“活力婺城”的脉动。让我们一同走进婺城的大街小巷,品味家国同庆的幸福滋味,感受这座城市的脉脉深情。

  清晨,婺城区箬阳乡南坑村的一处老屋院落,92岁的邹旺法老人带领祖孙三代和村民们一起完成了简单而庄重的升旗仪式。这样的升旗仪式,邹旺法已经坚持了39年。在他家中,40余面曾经升挂过的国旗都被精心收藏,成为老人心中最珍贵的“传家宝”。

  “雷锋老人”曹荣安早早地来到雷锋事迹馆,做展览的讲解准备。“这套邮集曾两次荣获浙江省集邮展览金奖。”曹荣安介绍。这套邮集之中,既有雷锋生前战友、最早拍摄雷锋专题《解放画报》记者的珍贵手迹与图片,也包含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战友冷宽等多位与雷锋关系密切的所保存的历史资料,总计300多件。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詹东明与徒弟陈祖伦共同创作了一套以国庆为主题的系列剪纸伴手礼。作品以“盛世华诞”“国庆快乐”等祝福文字为视觉核心,辅以万里长城、城楼与祥云纹样,传递出对国家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诚挚祝愿。

  相较于千篇一律的景区打卡,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落脚江南民宿,在诗意山水与烟火日常中拥抱“慢生活”。那些隐于山野、融于自然的住宿体验,正成为游客假期出行的“心头好”。

  藏于长山乡安脚村南山深处的婺州安脚雷迪森庄园,占地123亩,23栋民宿与58间客房错落分布,推门可见绿水青山,是沉浸式亲近自然的理想之选。“国庆假期客房平均预订率近70%,山景雅舍、竹影溪畔、山景庭院等主力房型咨询量最高。”庄园总经理宁文龙介绍,不仅客房走俏,庄园锦澜餐厅包厢及星空草坪露营地自助烧烤的预订率也接近70%。婺州安脚雷迪森庄园还推出了“双节同庆·8天乐”假日嘉年华,以“时间轴+模块化”模式打造全时段体验。

  “不用赶景点,就想在草坪上聊聊天、看看风景,感受山野间的松弛感。”这是不少游客对婺城民宿的期待,位于罗店镇大岭村的岭上花开民宿,精准契合这份需求。民宿15间客房均有诗意命名,“北山煮雪”“听泉迎春”“浮光竹影”……房间内柔软床铺、精致摆件搭配温暖灯光,极简风格中两扇落地窗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框成“动态画卷”。

  民宿主理人蒋宇轩说,即便预订火热,民宿坚持节假日不涨价。每间客房均配备盘前番茄、北山萝卜等本地特产及小礼品手办。“客源主要来自上海、杭州、嘉兴等周边城市,以亲子家庭为主,最早有游客在8月底就通过线上平台锁定房间。”蒋宇轩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期间罗店片区联动周边资源打造“全域游玩网”:开罗吉市街区举办庙会、市集、灯会、巡游,鹿田村“LULUPARK”公园推出萌宠萌娃狂欢季、山谷祈愿孔明灯活动,加上片区内各具特色的咖啡厅、农家乐,形成“住民宿、玩周边、品烟火”的完整度假链。罗店镇及周边有98家民宿,这些民宿在带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链接周边景区、农场,激活乡村活力,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升级。

  塔石乡上南坑村的“八斗山居”民宿,同样凭借原生态风光与多元体验圈粉游客。“不少游客是冲着‘亲子同乐’来的。”民宿负责人王邦臣介绍,民宿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活动,周边还有多处瀑布景观,民宿的农家炒菜则以本地食材还原乡村风味,满足游客味蕾需求。

  从南山深处的庄园嘉年华,到北山脚下的松弛时光,再到古树溪畔的亲子之乐,婺城特色民宿正以“慢生活”为纽带,串联自然风景、人文体验与乡村烟火,成为游客追寻“松弛感”的热门之选。(记者邱琪)

  国庆长假,婺城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多场特色文旅活动有序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走进金华铁路文化公园内,装扮一新的观光小火车早已静候游客。今年国庆,公园推出“中秋华诞共贺佳节”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传统与创意交融。文化馆内,一盏盏灯谜灯笼悬挂,谜面融汇中秋传说与国庆历史,吸引游客驻足思索,猜中者喜获乐高礼品,笑语不断。

  馆外设置的彩绘摊位前也排起小队,专业化妆师手执彩笔,为孩子们勾勒出京剧脸谱或卡通形象。移步至婺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可以品尝特调秋日奶茶,制作一枚精美章扇,为假日增添一抹悠闲与诗意。

  在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里,首届动物主题大型巡游拉开帷幕。牧场“形象大使”熊猫猪猪人形玩偶打头阵,青蛙、袋鼠及各式怪兽玩偶紧随其后。“表演太精彩,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养殖业的认知。”游客曹鸣娇感慨。当天,她带着孩子认识了卡皮巴拉、梅花鹿等牧场新伙伴,在猪猪公主房观赏了小猪的“十八般武艺”,还走进5G智慧养殖中心,了解现代化猪舍运作。

  不远处的琅琊镇上盛村苟富贵露营基地则呈现出另一番田园诗意。广阔绿草坪上,露营者围坐天幕帐篷下,有的翻烤食材,有的举杯畅饮。基地相关负责人何平介绍,项目于去年5月营业,选址正是看中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国庆前夕发放的3000张68元自助烧烤优惠票很快就一抢而空。”

  金华农耕文化园的午后,徒手抓鱼大赛点燃全场热情,参赛者纷纷卷起裤脚走进水池,现场气氛热烈。据文化园营销经理曹迎芬介绍,捉鱼活动在节假日每天14:00-15:00举行,抓到的鱼可带回家。不少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时,还使用土灶,品尝儿时大锅饭的味道。孩子们则在家长陪伴验垂钓小金鱼、划皮艇等项目,还与兔子、山羊等萌宠亲密互动,尽享田园之乐。

  国庆中秋假期,婺城餐饮市场迎来一轮消费热潮。从商场餐厅到景区小吃再到农家小院,处处人头攒动,热力全开。

  10月2日上午11点,永盛购物广场内大部分餐饮门店已进入“候客模式”。“御龍吟”炭火烤肉自助餐厅内座无虚席,店外等候区早已排起长龙。据店家介绍,10月1日该店共接待227桌,用餐人数突破500人次。为应对持续高涨的假期客流,餐厅不仅增派人手,还进一步延长了营业时间。

  商场负一楼的“隔壁妈妈”店内,服务员穿梭于餐桌之间,上菜、收桌、引导,节奏紧凑。主管朱欣瑶介绍:“昨天我们完成了500多单,今天客流依然火爆。”

  为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就餐需求,商场内多数餐厅均主动延长了午、晚餐的营业时间。永盛购物中心企划部经理伍宏凯介绍:“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推出了‘69元团100元’代金券活动。假期首日,商场客流量达8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约三分之二的顾客选择在商场内用餐。”

  婺州古城作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其中极具金华风味的饼街更是人头攒动。一个地道的金华特色饼,配一碗鲜香的小馄饨或软糯的汤圆,成了不少游客的“标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惬意。

  老厉饼店门前始终排着长队,店内师傅忙得一刻不歇。“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销量是平时的两倍。”老板厉志群的语气中难掩喜悦。不远处的“夏记小馄饨”同样是饼街上的热门据点,灶台前热气氤氲,一碗碗刚出锅的小馄饨被客人自助端走。

  位于安地镇的梅溪小院,也在假期迎来了就餐高峰,后厨灶火不熄,锅气蒸腾间,红烧溪鱼、生炒土鸡等一道道招牌菜接连上桌,梅溪小饼、红豆水晶糕等特色点心几乎桌桌必点。为应对激增的客流,梅溪小院做足了准备,增聘了人手,全力保障服务品质。“我们安地风景好,假期游客多,生意比平时红火不少。”老板娘赵献春说。

  一城烟火,一场舌尖上的相逢。这个假期,婺城的美食地图被熙攘的人群点亮,人们在蒸腾的锅气与喧闹的人声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婺城悄然换上了另一副迷人的装扮。褪去白日的喧嚣,璀璨的灯火为城市勾勒出流动的金边,“烟火气”与“时尚感”碰撞出蓬勃的“夜动力”,多元、立体的夜间消费场景,让婺城的夜晚“越夜越美丽,越夜越精彩”。

  傍晚,江北西市街商圈的帝壹城南门仙人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一场爱国音乐会在这里拉开帷幕。被歌声吸引的市民纷纷围拢过来,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跟着乐队的旋律轻轻哼唱。

  舞台两侧的秋日市集汇聚了手作、轻食、文创等各种好物,现场围满了精心挑选的顾客,大家一边沉浸在动人的音乐里,一边享受着逛市集的惬意。

  “长假期间,我们每天都会邀请歌手驻唱,还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歌友会,像爱国专场、专场都很受大家欢迎。”帝壹城工作人员介绍,除了音乐演出,商场还精心策划了艺术家巡游、街头演出、露天观影等节日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娱乐场景,让市民和游客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美好的假期。”

  逛完秋日市集,伴着夜晚的徐徐凉风,市民漫步三江六岸。眼前,游船缓缓划开江面,江心鲤鱼喷泉不时腾空,两岸高楼亮起绚丽霓虹……迷人景致应接不暇。

  要说这个假期金华的“新顶流”,当属刚开通的市江城融合临时通道(浮桥)。当灯笼亮起,整座浮桥如一条璀璨的彩带,横跨江面,将古子城与三江里紧紧串联在一起:一边是“古风味”,一边是“潮流范”,都备好了各自的“夜精彩”。

  夜幕下的婺州古城,更添一抹古风韵味。保宁门前,围满了驻足的人群,大家翘首等待着一场典雅庄重的“周制婚礼”;酒坊巷内,一场大型“剧本杀”正在热闹上演,参与者手持“剧本杀专用银票”开启趣味任务……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人直呼过瘾。“有理小茶”门前大排长龙,店主笑着说:“从早上七八点就开始忙碌,生意太好了,一天下来都没停过。”

  “以前总觉得古子城只适合白天逛,没想到晚上更有味道,既能感受历史韵味,又能一路吃遍美食、玩遍新潮项目,这趟夜游太值了!”游客张舒羽点赞道。

  穿过浮桥来到三江里,则是另一番新潮涌动的夜生活气息。第二自然匠人市集从婺剧文化公园一路延伸至三江里商业街区,游客一边赏夜景,一边逛市集。穿过市集来到夜间音乐会,动感十足的音乐嗨翻全场,台下的观众不自觉地跟着旋律摆动身体。作为婺城夜经济的一张“新名片”,三江里融合“乐活、潮流、品质”要素,打造“白天逛展、夜晚微醺、全天打卡”的文旅新模式。自10月1日开业以来,这里已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假期前两日人流量达4.9万人次。

  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区、灯火通明的文创集市、香气四溢的美食街头……多元业态在夜色中交织,热闹的夜生活正成为拉动婺城夜经济的强劲引擎。国庆前三天,婺城区各商圈客流量达超50万人次。

  这个假期,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建设者们坚守一线,产业发展的活力蓬勃迸发,为婺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维力塑胶”是一家专注于粉盒、唇彩、眼影、口红等系列化妆品塑胶包材的设计、生产和加工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其产品不仅畅销上海、浙江等地,还远销意大利、韩国等海外市场。

  “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生产线小时不停运转。”浙江维力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慧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自动化改造,不断提升生产效率,1-9月,同比增长49.6%。

  来自河南的杨美玲,已在“维力塑胶”工作一年。为保障生产进度,假期她选择轮值留守。“多干一点,收入也高一点。虽然累,但企业给我们发了月饼,心里挺暖,干劲也很足。”杨美玲表示。

  在金衢快速路(婺城段)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张锋正全神贯注地指挥工人作业。张锋是河南人,自项目开工以来,便一直坚守在建设一线。从春节到现在,他已有9个多月没有回过家。这个长假,他依旧选择坚守岗位:“假期期间,道路车流量大,工期紧、任务重,这里更需要我。等路通了,再回家好好团聚!”

  “婺城段主要施工点包括后童西下穿通道基坑开挖施工、郑岗山路基拓宽施工、蒋罗互通施工及连接线路基施工。”张锋介绍道,“目前项目进度已过半,后童西下穿通道暗埋段已基本形成雏形,现在正在进行型钢支撑安装以及底板浇筑工作。蒋罗互通已经实现半幅通车,正在进行左侧扶壁式挡土墙施工、路基填筑等工作。”

  据了解,金衢快速路项目主线月完工。项目将在原有的虹戴公路基础上进行“三提”改造,由原来的四车道提升为六车道,全线处互通式立体交叉。新建后的金衢快速路通行速度将提升至80公里/小时,全程不设红绿灯,能够有效提高过往车辆的通行速度,实现全线道路安全快速化。

  “婺城段经过白龙桥、蒋堂等乡镇,项目建成后沿线居民的出行时间可以节省约20分钟。”张锋表示,金衢快速路作为金华连接衢州的重要通道,对于提升婺城区西大门区块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工地到车间,一个个火热场景,正不断转化为婺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谱写出一幅实干争先、未来可期的新画卷。

  当团圆的期盼遇上温暖的守护,婺城正在书写着一个个关于“家”的故事,平凡的瞬间悄然汇聚成双节期间动人的暖流。

  10月1日,在沙畈乡,婺之源公益组织负责人虞文花正仔细清点着月饼、牛奶和新棉被。“周奶奶腿脚不好,这床被子得送过去;虞爷爷牙口不好,这些月饼馅料软一些……”她一边整理,一边念叨着每位老人的特殊情况,细致的安排透露出对老人们的牵挂。

  来到周桂香老人家时,老人已早早等在门口。她紧紧握住虞文花的手,眼中泛起泪光。志愿者们利落地帮老人打扫院子、检查电路。

  “平时都是一个人住,今天你们能来陪我过节,我心里特别暖。”周奶奶眼里漾着笑意。这份节日的陪伴,是为留守老人专门准备的。婺之源公益组织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礼物,还筹备了文艺汇演,让老人聚在一起,在欢声笑语度佳节。

  “李医生,又来看我们啦!”在莘畈乡兰源村,李晓春医生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一路回应着村民的问候,快步走向需要看诊的老人家中。

  82岁的吴树松独自住在村内的小山丘上,周边没有邻居,是李晓春最牵挂的对象之一。他熟络地走进屋里,一边询问,一边利落地为老人测量血压、听诊心肺。“李医生每次来,就像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样,心里特别踏实。”吴树松说。

  检查完毕,李晓春耐心叮嘱用药事项并把用法用量用大字写在药盒上。“老人们去一趟乡卫生院不容易,我多跑跑,他们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李晓春笑着说道,“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药物,更希望有人来看看、说说话。这种持续的关怀,本身就是一剂‘心药’。”

  9月30日晚,帅达工具车间内,菜肴飘香,二十余位工人和家属围坐一堂。这是公司负责人郑小纯为在外打拼的工人们精心准备的团圆宴,“我们工厂大部分工人来自外地,办这场宴席,是想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宴席上,工友们畅谈家常,孩子们嬉戏玩闹,温馨的氛围在车间里缓缓流淌。

  来自河南的张慧霞已在帅达工作六年,她边品尝美食边说:“六年来,每到国庆,我们都会和工友聚在一起。”安徽阜阳的单美娥也带着女儿前来,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和同事一起过节,没想到会是这么温暖的体验。”

  从山乡里的温情陪伴,到山路上的健康守望,再到车间里的欢声笑语,这些由凡人善举勾勒出的温暖图景,共同诠释了“团圆”内涵。

  10月6日18时许,婺城区西市街商圈永盛购物中心楼顶,直径10米的“超级月亮”骤然亮起,柔和的光晕在夜色中吸引了过往市民的目光。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定格这轮“人造明月”与城市天际线交融的美景。

  月光渐盛,十余位汉服佳人,缓步走向祭月台,按照传统礼仪行拜月之礼。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沉浸式感受古人过中秋的仪式感。仪式结束之后,工作人员邀请市民游客齐放孔明灯。200多盏孔明灯缓缓升空,点点灯光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渐渐飘向远方。“今天带着女儿一起看表演、吃月饼,还放灯祈愿,特别有节日氛围。”李听轩妈妈说道。

  永盛购物中心经理丁慕娇介绍,这是永盛第二次和市民游客一起以拜月祈福的方式共度中秋,相比去年,今年特别增加了民乐表演环节。活动现场,琵琶、古筝、二胡交织响起,表演者一边演奏传统乐曲,一边与市民互动。

  永盛购物中心的中秋活动只是一个缩影,在婺城,文化活动早已遍地开花。9至10月,“爱金华·逛古城”“清照醉古城宋韵金华府”城中有喜国庆中秋系列活动在婺州古城成功举办,“浙里说婺”系列走读活动走进安地镇十里桂花长廊,畲乡风情体验活动在塔石乡高塘村火热开展,“星耀婺城”文艺赋美活动在婺城区各商圈、景区频频上演……近50个主题活动在这个金秋时节点亮婺城人的文娱生活。

  在雅畈镇汉灶村,刚刚散场的2025年金华非遗嘉年华暨首届牛王争霸赛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此次牛王争霸赛持续3天,吸引了来自金华周边县(市、区)的54头斗牛。陈先生场场不落,带着儿子观看了所有赛程。他坦言,作为金华本地人,此前对金华斗牛的关注并不多,这次活动让他深深爱上了这项非遗,“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办,让更多人了解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始于北宋年间,在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金华市斗牛协会的成立更为这项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协会成立后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赛事吸引了外地游客超万人,现场观赛人数更是超过4万人次,这让我们备受鼓舞。”金华市斗牛协会会长詹永高难掩兴奋。

  活动期间,雅畈镇还通过“赛事+市集+音乐”的组合模式,现场设置50个非遗摊位,汇集金华全市的非遗项目,同步开展乡村音乐会、“妈妈的味道”小吃摊等活动。

  从城市商圈的中秋雅集到乡村田野的非遗盛宴,国庆中秋假期,婺城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古韵新风中感受文化魅力……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阖家团圆、出游赏景的喜悦中时,婺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各自岗位的第一线,以“我在岗”的担当筑牢安全防线,用“不停歇”的服务传递城市温度,成为假期里最动人的“底色”。

  10月2日下午,金华雷锋事迹馆内,郭金平俯身在展板前,指尖轻点“螺丝钉的故事”图文讲解。作为馆内专职讲解员,按时巡馆、擦拭展板是她的日常。郭金平告诉记者,假期游客不如平日集中,多是零星到访的家庭亲子,或是特意绕路打卡的外地游客,“哪怕只有一位参观者,讲解也不能马虎。”

  从2018年2月上岗至今,郭金平已在这方展馆坚守7年。跟着金华雷锋事迹馆创办人曹荣安学习讲解技巧,她早把“讲好每一段故事”刻成了习惯。“多讲一次,雷锋精神就能多走进一个人心里。”郭金平望着馆内陈列的雷锋主题藏品,声音温和却格外坚定。

  在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配电房内,白龙桥供电所大客户经理、高压运维班组成员陈侃正躬着身用红外测温仪逐点检测变压器接头温度,身旁同事同步记录高低压开关柜运行数据。

  从事电力工作五年,这是陈侃第二次在岗位上度过国庆。作为白龙桥镇片区高压设备运维管理及高压专变用户用电检查的核心成员,他的职责覆盖辖区所有高压设备。“节前就要把这些高压设备过一遍‘筛子’,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一丝隐患都不能留。”陈侃说。

  “今年国庆和中秋凑在一起,‘大家’的庆典遇上‘小家’的团圆,更觉得肩上的担子沉。”在他看来,“人民电业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配电房里的每一次测温、线路上的每一次巡检、值班室里的每一夜坚守。

  “,请问一下网约车上车点怎么走?”10月4日晚上7点30分,在金华站出站口,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站前派出所巡防队员蒋惠平刚和同事们完成一轮巡逻,正耐心地回答乘客的疑问。

  今年49岁的蒋惠平,在国庆值班期间每天要绕车站广场、出站口商业区、地下停车场巡逻,一圈下来近2公里,一天要走10多圈。轮到值夜班时,要重点排查消防隐患、维护夜间候车秩序,他常常忙到次日凌晨。

  “只要服务好大家,让来到或是回到金华的人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我就很满足了。”蒋惠平说。这几年,他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夜晚灯光下,蒋惠平的身影又融入了车站的人流中。

  10月2日下午,在“婺州红游线”主题公交车上,金华市公交集团营运一公司驾驶员于燕霞正为乘客讲解。“这条红色专线刚刚投入运营,线路沿城市主干道巧妙串联中国婺剧院、古子城、八咏楼等核心地标,助力游客们开启一段无缝衔接的文化探索之旅。”于燕霞介绍。

  假期里,从早上10点到晚上9点,于燕霞在安全驾驶的同时,还要兼职“讲解员”——每个站点的红色故事、周边的便民设施,她都烂熟于心。

  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条新出现的旅游专线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常常满座。“看到有不少人因为我的讲解开始对金华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在传播城市的声音。”

  10月4日晚,古子城街区灯火璀璨,游人穿梭如织,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东中队副队长徐少辉身着制服站在街口,整理好执法记录仪,开启了当晚的执法值守。

  作为古子城、三江里两大核心商业街区的“移动守护者”,徐少辉的国庆工作围着“全时段响应”转。“节假日和平时执法重点完全不同。”他说,节日期间人流量、车流量翻倍,停车难、商户外摆乱、游客问路多等问题集中,“必须提前把准备做在前头”。

  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游客、井然有序的商铺,徐少辉语气里满是踏实:“虽然没法陪家人出游,但我的巡逻能换得大家逛得安心、玩得舒心,这份忙碌就有意义。”

  10月3日上午9点,在金华港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货轮整齐停靠在码头泊位,装卸工人李永海正用手中的对讲机指挥作业,目光紧盯着缓缓降落的钢材。阳光晒得他额头直冒汗珠,工装后背已印出大片汗渍。

  “这个港口主要承担金华、衢州等地货物的仓储及集疏运功能,假期正是补‘库存’的时候,一天都耽误不得。”李永海说,在国庆期间,他和同事们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1小时吃饭,几乎不停歇。

  李永海说,干这行就得“眼里有活、手上有数”,每一件货物都连着下游企业的需求,容不得半点马虎。正午时分,阳光最烈的时候,李永海和同事们的身影还在码头上来回穿梭,与吊机、货车共同构成了假期里最踏实的劳动图景。

Copyright © 2025 东莞二区精区三区-生活与工作的完美平衡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16038425号-1